□孙成光 王书强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这是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振聋发聩的战斗誓言,也是许昌这座城市的精神图腾。
近年来,许昌市继承发扬双拥优良传统,赓续“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持续擦亮全国双拥模范城品牌,让“军爱民、民拥军”的优良传统在莲城大地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今年4月,许昌市再次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连续六次获此殊荣。
双拥氛围有热度
作为全省首个被命名“全国双拥模范城”的城市,许昌这片红色热土双拥传统底蕴深厚、历久弥新,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已经成为全市党政军民刻在骨子里、融在血液中的思维习惯和行为自觉。
走进许昌,无论是党政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街道居委会,到处可见“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杨根思“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教育中心、杨根思小学、杨根思双拥社区、杨根思雕像钧瓷……这些双拥地标和双拥元素成为城市的独特风景。
“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是植根于许昌的宝贵精神财富。许昌市委、市政府一直把弘扬“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作为始终赓续的红色基因,融入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城市创建、经济社会发展等各项工作,不断厚植群众基础、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是许昌国防教育的必修课,17所中小学获评“全国国防教育示范校”,3所高校被命名为“河南省国防教育模范高校”。在“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的引领下,许昌市涌现出全国最美拥军人物吴新芬,全省最美退役军人、全省“十佳拥军人物”刘国贤,全国模范退役军人马增杰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展开剩余62%爱国拥军光荣传统在传承中弘扬,在发扬中光大。近年来,许昌市先后建成6个双拥主题公园、9条双拥示范街道、4个双拥广场,以“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为主线,集中营造双拥氛围。先后授牌300余家拥军企业门店,签约恒达·金汇广场和金石·国际广场2个拥军广场,成立“军人驿站”,为现(退)役军人军属提供餐饮、住宿、医疗、购物等领域的优惠减免服务。
尊崇优待有力度
战争年代,英雄用生命捍卫人民幸福;和平年代,许昌继承英雄精神,创造条件彰显尊崇关爱。许昌市始终用最大诚意、最好资源服务好军人军属和退役军人,让官兵全身心投入训练备战、建功军营。
2022年,经许昌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对一名原本没有工作的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特事特办,顶格安置到全供事业单位。这只是许昌市倾力做好“三后”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许昌市克服编制总量少等困难,推动部队转业军官100%进入党政机关、政法机关、参公事业单位和省属高校,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全部安置到全供事业单位或央属省属国有企业。
从“关爱军嫂活动日”到“留守军娃八一小课堂”,从“情系六一·关爱军娃”到“情系开学季·关爱军属军娃”……一项项暖心惠兵举措,一个个拥军惠军品牌,饱含着许昌人民对子弟兵的深情厚爱,折射出全社会尊崇英雄的价值追求。近年来,许昌市高标准安置随军家属,共为588名未就业随军家属发放专项补贴650万元,461名驻许部队和许昌籍军人子女进入满意的学校就读,形成了“你卫国戍边、我为你守家”的生动局面。2024年,在许昌市市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联考中,设置2个名额定向招录驻许部队随军家属。
双向奔赴有温度
“视人民如父母,把驻地当故乡;视军队如长城,把军人当亲人。”这句双拥口号在20世纪80年代由驻许杨根思部队和许昌人民共同喊出,是许昌市双拥共建的生动写照。
2020年,许昌市克服重重困难,无条件支持海军某部移防,在拆迁补偿、地面清表、道路拓宽和管道铺设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近年来,许昌市推动50余项“双清单”事项全部高标准完成,解决驻许部队进出道路整修、国防公路修建等多个问题。
2021年7月我省遭遇特大暴雨,驻许部队闻令而动,组织协调3600余名部队官兵、民兵开展抢险防汛救灾工作。近年来,驻许部队投入资金400余万元,协调地方帮扶资金200余万元,扶持种植、养殖、光伏发电等产业项目16个,援建整修乡村道路35公里,在文明创建、平安建设、抢险救灾、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展现了人民军队的责任担当。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奋进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许昌市将继续弘扬双拥光荣传统,持续叫响“三个不相信”战斗口号,巩固发展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汇聚强大力量。
九五配资-股票配资是什么-实盘股票杠杆平台有哪些-股市配资风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